到許州,需要的車馬糧草也是驚人。我們的鐵再好,價錢便宜,把這運費加上去,價錢也就上去了。」
「是啊,只靠大車,終是不行。從鐵礦到鐵監之間,前些日子鋪了一段鐵軌,便利了許多,你們看了沒有?鐵礦在山上,裝了礦石之後是下坡,到鐵監並不費多少力氣。回去上坡,又是空車。」
聽了杜中宵的話,柳涚皺著眉道:「運判的意思,是要鋪鐵軌?鐵礦到鐵監之間還好說,路程並不遙遠,又是專為運礦而設。用鐵不多,運來的礦石可以滿足鐵監之用。若是在地方鋪,用鐵量驚人,算起來價錢太高了。我們把鐵這樣用,朝廷那裡如何交待?」
杜中宵道:「先試一段,總有辦法。產出來那麼多鐵,賣不出去,運不出去,總不是辦法。不能販運到天下,鐵監年年存鐵,終會廢棄爐子,鐵監就沒多大意思了。除了鐵礦石,鐵監現在運量最大的就是煤炭。依我之意,是在人來了之後,反正產的鐵賣不出去,先把到煤礦的這一段路鋪上鐵軌。」
軌道運輸不稀奇,歷史上不是因為有了蒸汽機造出火車才有鐵軌,而是先有鐵軌才造火車。秦朝始皇帝混一宇內,書同文、車同軌,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基礎。車之所以要同軌,便是因為重要道路,因為年深日久,車轍很深,形同軌道,車輪剛好卡在裡面行走。
鐵監產量爬升太快,到這裡來的鐵販太少,產的大量鋼鐵積壓。杜中宵便建議,從鐵礦到鐵監之間建造鐵軌,方便運輸礦石。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礦石來時是下坡,上坡回去空車,不需要特別動力,用人運輸也很方便。鐵監製了一批運輸車,代替了人扛肩挑,大大節約了人力。因為道理簡單,好處顯而易見,蘇頌和柳涚都支持,此事非常順利。
一邊在研製蒸汽機,一邊鋪鐵軌,杜中宵必然向火車上打主意。
鐵道運輸的兩個關鍵,一是蒸汽機。這機器的用處多種多樣,好處看得見,摸得著,沒有人反對在上面花錢下功夫。而且按著那群研究蒸汽機的人的進度,這兩三個月,新的機器該出來了。另一個,就是鋪設鐵道需要大量的鐵。而鐵監這裡,隨著產量急劇攀升,大量鋼鐵積壓,反而不是問題。
所有的條件具備,杜中宵要造第一條試驗線火車了。
蘇頌參與了蒸汽機的研製,對此並不意外。那機器自重太大,製造普通的車輛,道路要求太高,實用性不大。但如果運行在鋪好的軌道上,則可以發揮其長處,避免其短處。
柳涚沒有參與這些,覺得用大量的鋼鐵鋪設軌道,礦山還好,普通道路怎麼可以?
見柳涚滿臉疑慮,杜中宵道:「沒有辦法,我們這裡產的鐵太多,必須要想辦法賣出去。產出來了賣不出去,與泥土何異?沒有賣鐵得來的錢,鐵監里這麼多人靠什麼為生?等到新的人來,再建高爐,鋼鐵必然會大量積壓。鐵是連續不斷產出來的,爐子一刻不能停,對鐵監來說,存鐵毫無意義。應該是產多少鐵,就要賣出去多少,要不就用掉。現在商賈不通,把鋼鐵當泥土用,也是沒辦法的事。」
見柳涚還是不理解,蘇頌道:「鐵監是產鐵的,礦石運到這裡,很快就變成鐵。鐵賣不掉,放在鐵監里多占地方,沒有任何用處。不比他處,鐵存著以後還能賣錢,鐵監不行。因為新鐵不斷產出來,存的鐵一個不好,永遠沒有用處。運判便是這個意思,其他地方可以存鐵,鐵監不行。」
杜中宵道:「存鐵多了,朝廷眼裡產新鐵沒有意思,說不定就會裁人,關爐子。好不容易建起來這樣一處地方,豈容因為銷路不通,讓其慢慢蕭條。只要方便鐵監的製品賣不出去,後面可以用產的鋼鐵製各種物品。比如農具,天下間還有許多地方,用不上鐵。杴、鐮、鋤、犁之類,在鐵監里制甚是容易。如果能運到四方,賣這些鐵器,比賣錢賺錢多了。」
雖然鐵製農具已經出現一千餘年了,但遠遠沒有普及。就是大宋境內,還有大量農民用不上鐵製的農具。這個市場之大,遠超想像。更不要說按杜中宵的構想,鐵監依託資源優勢,以後要發展成為機器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