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縣試(下)

    科舉取士,創於隋,始於唐,但直到前朝大宋才真正形成了一套規矩和規模,而等到大越朝後,更是將之完備,成為真正的朝廷掄才大典,讓更多的普通百姓有了進身之階。

    卻說後世因為某些運動的原因,有一段時間把古人的一切制度都貶得一文不值,而這其中被詬病最多的就有科舉制度。畢竟有著太多碌碌無為的官員是從這一制度里選拔出來的,也有太多所謂的懷才不遇者是被它擋在了官場之外,然後有些人更是因此寫書明朝暗諷一番。

    可事實上的科舉制度卻已是中古時代的整個世界最先進的人才選拔方式了,相對於其他任何選拔人才的手段,它已是最公平的一種。至少在科舉制度下,能不能成功就只看你個人的才能學識,而不是什麼出身來歷,也不再是某些大佬一句話就能定人前程了。

    在科舉之前朝廷是如何選拔人才的?最早靠著自我推薦,但你也要有了一定的名望之後才能入得高官法眼,這顯然不是布衣百姓能做到的。然後是所謂的察舉制與九品中正制,或許這些制度一開始有其公正性,可隨著時間略作推移,就會出現由一家一姓獨掌推舉權的結果,而其後果就是寒門子弟再無出頭之日。

    所以到了隋唐時才會拿出科舉制度這一相對更公平的方法來。不過即便是已經正式推行科舉的唐朝,其實還是有考生通過被高官薦舉而直接高高取中的事情發生,而且那時候還不被人認作是舞弊。直到宋朝之後,情況才得到遏制,科舉也終於像那麼回事了,寒門子弟終於也和富家子弟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至少看著是這樣。

    大越朝繼承了宋的不少制度,其中就有科舉取士,但也做了改進。比如宋朝的科考除了作文之外,詩詞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但在大越一朝,太祖孫途一早就頒下旨意,取消了科舉中的寫詩,取而代之的是策問及各種官用文章的考核。


    不過考試中最看重的,真正決定考生成績的,還是對經義的解讀文章。不過並不是歷史上的明清兩朝所推行的八股文,而是更類似於策問與古文的文體,更為自由,但真要寫好了也很是考校考生的學識才能,當下就被人稱作時文。

    縣試是要考一整天的,要做的文章共有三篇,都是有選擇的。分別是四書題三道里選取一道,五經題四道中選一道,還有就是制、判、表三種官樣文題中選擇一道也作文一篇。最後一題其實關係不是太大,只要前面兩題寫得夠好,就可被取中。

    今日縣試的四書題分別取自《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題則來自《尚書》、《周易》、《春秋》(兩道),李凌只一聽魏梁口述,就微微一愣,因為赫然各有一題是自己曾由他出題後在家中寫過的,之後還被他指點過如何改進提高了。

    也就是說,這次的考試是他早在多日前就已經做過並掌握了正確答案的,這放水可真就放得太大了。不過很快的,李凌又平復了心情,這其實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自己和魏縣令關係深厚,縣試也非特別嚴格的事情,甚至都不帶糊名的,真要取中自己還不是縣令一句話的事情?

    當下李凌也沒客氣,很快就把自己最熟悉的那篇五經題給默寫了出來,而且是魏梁指點改進後的版本,那遣詞用句已是有了相當高的水準了。然後就是四書題,可在繼續動筆前,李凌卻遲疑了一下。

    最穩妥的當然是把自己當日寫過改過的那篇也默寫出來了,但這麼做是不是存在什麼不妥呢?思忖一陣後,李凌突然就改了主意,挑了另一道取自《大學》的題目——「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這題其實也挺直白的,沒有後來那些古怪的截搭題的叫人看了滿頭霧水,只是讓考生闡述君子修身正心的一些道理。當然,光這麼一說可不行,還得結合上下文,然後再通過諸多註解和自己的一些見識來進行論述,至少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才行。

    經過過年之後幾月的突擊寫作,李凌在寫時文一道上也確實有了不小的進步。而此刻的題目又不甚難,所以只要把握好方向,抓住論



  
相關:  長城腳下  帶着倉庫到大宋  大明曹阿瞞  盛世大明  重振大明  錦繡大明  大明:我的老闆是朱棣    深夜學園  從離婚開始的文娛  趙旭李晴晴小說免費全文免費閱讀  亂戰三國之爭霸召喚  不一樣的日本戰國  
搜"寒門巨子"
360搜"寒門巨子"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