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龍山莊這幾日閉門謝客,不管是誰來,都不接見。趙承宗亦獨自在屋裡靜坐調養,直到九月九日。
重陽之日,暮昏之時,海濱漁村錢塘鎮外,趙承宗屹立山陵,極目遠眺。媽祖廟外,殘陽和著霞光將海面照耀的灩灩生金,好不壯觀。潮起潮落之間,時有海風吹拂,登高之人衣袂飄飄,臨風偶感,實在愜意非常。
趙承宗望著海面出神,腦海里不禁浮現出當年之約來。十年前,趙承宗奉師命南下,在靜海一帶遇到一位奇特的東瀛劍士。這劍士年紀輕輕卻有一身出眾功夫,東瀛長刀之術更是凌厲無比,一時之間江浙兩地不少高手皆死於非命。這東瀛劍士並非尋仇而來,而是自詡東瀛第一劍客,來挑戰中原武林群雄的。到了不惑之年再回頭看看,趙承宗只覺得東瀛劍士這樣的做法簡直幼稚可笑。但這就是東瀛劍士,簡單、直接,毫不掩飾,就是心高氣傲的想做個天下第一。其實武林人士年輕之時又何嘗不是和東瀛劍士一樣有著與天地一較高下的想法,甚至有些人老來之後還樂此不疲。想到這裡,趙承宗臉上浮現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年輕時候的趙承宗久經師父調教,變得嚴謹而低調,雖然初學一身上乘武功,卻從不無由與人爭鬥。往後看來,師父這樣的刻意安排也許是對的。因為大凡好鬥之人,必定早早死於非命,難有善終。但江湖卻又是個奇怪的地方,有時候你不想斗,別人卻非要糾纏於你。十年前趙承宗與東瀛劍士的遭遇就是如此。
東瀛劍士贏遍江浙,本打算繼續深入中原,卻在途中偶遇趙承宗。高手見面,一下就能洞悉對方,東瀛劍士如此,趙承宗亦如此。或許當時趙承宗是不想節外生枝的,但無奈東瀛劍士漢語水平實在有限,雖然聽得懂,卻不能講出許多漢語來。索性橫刀相向,示意挑戰。趙承宗見退無可退,唯有應戰。
東瀛劍士的刀法果凌厲無比,每一招一式都直逼要害;他的刀法又老辣非常,攻即是守,守便是攻,全然不見破綻之處。難怪他能自稱東瀛第一劍道高手,接連打敗江浙名宿。
此次南下的趙承宗算是遇到勁敵了。東瀛劍士揮刀而來,趙承宗以步法避其鋒芒,然後回與大悲手掌法。但見那東瀛劍士手中長刀一揚,一道劍氣脫手而出,恰好抵消大悲手所發出的掌力,繼而又繼續攻來。趙承宗知道此人武功未必在自己之下,便用心對敵。東瀛劍士亦知趙承宗武學造詣精深,更是精神一振,酣暢淋漓的打了起來。
東瀛劍士的每一招出手都極其快速,每一招之後全然不需要多做停留,下一招就已經打了出來,仿佛鐵鏈上的鎖扣一般環環相連,攻勢自然是行雲流水般的天衣無縫。
趙承宗也不遑多讓,雖然未必如東瀛劍士般犀利,也沒有那麼多花哨奇怪的招式,但他的掌法亦是連綿不絕,變化多端。大悲手共有二十四種掌法,每一掌的力道、路數都不盡相同,功效亦多種多樣。趙承宗彼時的大悲手雖剛剛學有所成,卻依然能以不同的掌法反擊東瀛劍士。
兩人酣戰近百回合,東瀛劍士暗覺此人造詣不在自己之下,再這樣一味強攻毫無勝算。乃使出看家本領幻劍術,頓時有三五個一模一樣的東瀛劍士出現在趙承宗面前。趙承宗隨師父學道之時曾聽說幻術雖虛虛實實,也不過是障眼之法。遂潛心觀察,並默默感知這三五個東瀛劍士的劍氣,終於鎖定真身,便佯裝連發數掌攻擊每一個東瀛劍士。東瀛劍士見趙承宗陷入困鬥,便突然使出殺招在刀光劍影中狠狠的刺出一刀。真身終於迫不及待的出來了,趙承宗立刻迎身一式定風掌死死的制住劍氣鋒芒,並補於兩掌破穹手,東瀛劍士大呼上當,欲抽刀格擋,卻根本抽不動。東瀛劍士中了兩掌,乃仗劍倒地。這破穹手是大悲手中最具力道力道的一招,中掌者必定傷筋動骨重傷難愈。
東瀛劍士一招敗北,再無法應戰,失望之餘竟然欲意揮刀自裁,卻被趙承宗阻斷。趙承宗知道他刀法造詣獨步一時,自己當時若非用計,也難以這麼快結束戰鬥。如此不免憐惜其才,便隨口一說,叫其十年後再戰。言者無心,聽著有意。東瀛劍客將趙承宗的話銘記於心,然後東渡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