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還未亮,高義歡就被女官叫醒,從朱媺娖的棲鳳宮出來。
他稍微洗漱後,趙娟帶來侍女,端來一碗粥,高義歡直接仰頭喝下,砸吧砸吧嘴,問道:「這是什麼粥,怪騷的。」
趙娟笑道:「大王征戰在外,身子疲乏,妾便特意讓人煮的鹿腎紅參粥,溫補的。大王還要一碗麼?」
高義歡擺擺手,正色道:「不用了,晚上等孤吧!」
說完,將碗放回托盤,站起身來,手扶著腰間玉帶,便在侍衛的簇擁下,前往奉天殿接受百官朝拜。
此時才五更天,東方剛泛起魚白,西安城中便活動起來。
要是以前,西安城此時還是一片寂靜,但是隨著西魏國定都於此,大批的官吏和勛貴家眷遷入城中,以及數萬大軍衛戍城內外,便給西安帶來了增量人口,還有巨大的活力。
城中要去衙門報道的小吏,商鋪的夥計,大戶人家的護院,工坊的匠人,成為了小酒樓、茶館、麵食小攤的常客,帶動西安城的發展。
這時人從街道上走過,便見旁邊的早食攤子,冒著熱騰騰的蒸汽,蒸籠被揭開露出拳頭大的肉包,一勺熱油澆到大碗的麵條上,然後端到食客面前,令人食慾大開。
街道上,不時有一輛輛的馬車經過,上面掛著各個主人家的燈籠,他們從城中各處,前往一個方向,去王宮參加朝會。
西魏國並非天天都開朝會,而是十日一小朝,三十日一大朝,平時大小政務都是內閣處理,有特殊大事,宮內再敲響朝鐘,召集大臣入宮商議。
高義歡離開王京幾個月,西魏國的政事,依然能夠運轉,便是因為西魏國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體系,以及對應的官制。
中國制度演化,到宋時就已經相當的先進,明朝內閣處理政務,也不太需要皇帝怎麼操心。
老朱家木匠皇帝、道君皇帝,出了許多讓後世詬病的皇帝,可以說是皇帝不勤政,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就是明朝內閣機制,在不需要皇帝過度參與的情況下,官僚制度和國家同樣能夠運轉。
唐宋時代,距離現在太久遠,西魏國官制只能繼承明朝的官制,在明朝官制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小的改變,沒法子自創一套出來。
現在西魏的官制與明朝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高義歡在政事上放權內閣,而他只是牢抓軍權。
此時在宮門前,已經聚集了不少文武大臣,都是再探討四川和應對蒙古人的事宜,一直到侍衛出來宣眾官入內面見大王,這群文武大臣,才慌忙排好隊形,風風火火地行至殿中。
不多時,高義歡進入大殿,高居王座之上,眾臣立刻行大禮,齊呼,「拜見大王!」
「都免禮吧!」高義歡身穿黑色盤龍袍,頭上戴著翼善冠,很有范兒的一抬手,待眾臣站直了身子,便笑道:「孤王多日不在京中,藩府能夠正常運轉,全靠諸位臣公。這次孤王出征巴蜀,得勝而歸,本來是該慶賀一番,但是滿清亡我大魏之心不死,慶賀一事,便稍後進行!」
朝會粗淺的商議了一些事情後,便結束了朝會。
在朝會上,高義歡其實並不會與大臣商議什麼機密的事情,朝會只是給底下臣子一個發聲的渠道,給他們一個不經過內閣,直接向他提意見的機會,或者是商議和討論一些能在明面上說的大事,比如該不該遷都之類的事情。
關係到西魏國安全,或者兵事行動的機密之事,則不會在朝會上進行具體的討論。
朝會結束後,高義歡在書房內,召見幾位大學士,還有相關大員,才正式開始討論蒙古南下的問題。
書房內,高義歡大馬金刀的端坐在王位上,李岩、陳名夏、魯義方、高義成等人,則坐在兩側。
這時高義歡揮手讓端茶的侍女退下,然後問道:「義成,這次滿清勾結蒙古,多爾袞是打算同蒙古一起出兵,還是只有蒙古南下!」
高義成道:「大王,清軍正全力圍剿義軍,並沒有對我大魏用兵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