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遣一批田吏過來,組織各個鎮子和各座村莊的農民耕作,儘快恢復生產力和民心。
張華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但實際上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討滅匈奴漢國。
張華的表現讓關中不少大勢力鬆了一口氣。
至少明面上,張華沒有實力橫掃關中,威脅似乎也不大,還是陷入了袁術的困境,只能通過收服山賊或者山蠻來增加人口。
大唐勢力派一員武將鎮守東邊的鳳凰鎮,監視張華勢力的動向,然後集中精力攻打北邊的強敵。
目前來說,位於秦川邊緣的張華勢力,不是大唐的心腹之患。
各個大勢力主要爭奪的對象還是關中平原的腹地,那裡有著最多的人口和最遼闊的平地。
唐皇徵調十二員武將、四萬唐軍,攻打北部的勢力,連續攻破兩座鎮子,勢不可擋。
四萬唐軍出征,浩浩蕩蕩,旌旗蔽空,尋常勢力根本難以抵擋。
遭到唐軍攻打的勢力不甘心就這樣被滅亡,於是召集領地內三萬兵馬,與四萬唐軍大戰,結果被唐軍擊潰。
潰敗的殘兵退守山鎮。
這座二級鎮子依託山勢而建,易守難攻。
唐軍在山下圍城,決定是強攻還是圍城。
強攻山鎮,強如唐軍,也會損失慘重,畢竟守軍之中也有猛將。
圍城的話,只要等到守軍吃完糧食,那麼唐軍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滅掉這個勢力。缺點是圍城的時間太長。
最終經過十二員武將商議,唐軍選擇圍城,派出使節招降守軍。
守軍武將渾身鮮血,居高臨下,俯視下方延綿十餘的唐軍營地。
唐軍軍容之盛空前,他有一種無力感。
這支唐軍有強大的國力支撐,百萬人口供養,超過絕大多數勢力,被唐軍主力攻打的勢力,往往一擊即潰。
「如果晚唐有如此勁旅,又如何會藩鎮割據?」
守將看到殺氣騰騰的唐軍,實在找不到破局之策。
他已經手刃上百唐軍,卻還是戰敗,被迫守城。
此地領主帶著親兵登城眺望山下的唐軍,對守將說道:「繼業,唐軍似乎打算圍城了,我們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嗎?」
守將答道:「當前有三個選擇。其一,投降唐軍。其二,守城,等待唐軍後方出現變故。其三,突圍而出,前往其他地方,重新打拼。」
領主眉頭緊鎖,這三個選擇,對他而言,難以抉擇:「還是先守城,等待變故吧。我不甘心就此失敗。」
守將又說道:「只要主公不降,繼業絕不投降。」
在附近的其他山頭,有一隊騎兵在暗中觀察唐軍的動靜。
「唐軍主力攻打此城,或許這是襲擊唐皇的機會。」
「長安鎮還有不少唐軍,不一定可以成功。唐皇敵視我,我不能落入他的手中,否則而我會被他千刀萬剮,五馬分屍。」
「可以聯合其他對大唐不滿的勢力,共同瓜分大唐。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只能如此了。此事還需要一段時間籌劃。」
這一隊騎兵在確定四萬唐軍的位置後,很快消失,返回自己的領地,開始布局。
可以在秦川激烈的角逐中倖存下來的大勢力,沒有一個等閒之輩,都在相互算計。
哪怕對方是強如大唐的勢力,照樣被其他勢力圖謀。
能活下來的領主,哪一個不是狠人?
其中還不乏同一個時代,與光武、唐宗、宋祖、洪武角逐的諸侯!
華陰縣,張華召集李績、陳宮、閻象等謀士,商議接下來的目標。
張華派出大量細作,探查到了唐軍的動向。
「在大唐、匈奴漢國之間,還有一個勢力——劉崇。此人是劉知遠之弟。」
張華曾經活捉後漢皇帝劉知遠。
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關中